发布日期:2025-04-13 17:51 点击次数:191
文 | 锌刻度,作者 | 李觐麟,编辑 | 李季
正值"金三银四",应届毕业生又进入到求职冲刺阶段,如果能够顺利杀出重围,便可以逃离毕业季的又一场肉搏。
而因为 ChatGPT、DeepSeek、豆包等 AI 产品的集体爆发," AI 潮"成为今年春招绕不开的主题。据《2025 年春招市场行业周报(第一期)》数据显示,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速达 33.4%,位居行业第一;人工智能工程师的求职增速达 69.6%,位居职业榜首。
另外不少企业也给 AI 人才提供了丰厚的薪资,例如算法工程师平均招聘月薪 2.3 万元、人工智能讲师平均招聘月薪 1.6 万元,高薪、紧缺几乎成为了 AI 相关岗位的标签。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被 AI 支配的恐惧,当各行各业都将 AI 视为新时代的船票,当不懂技术的企业领导只会一味地要求使用 AI,这一届牛马在还没有被 AI 替代之前,已经先被 AI 卷得喘不过气了。
不怕被 AI 替代,就怕被 AI 卷死
有这样一句话被用来形容 AI 行业对社会的冲击:未来的世界只会存在两种人,即会使用 AI 的人和不会使用 AI 的人。
尽管这样的未来还没来,但自 DeepSeek 引爆又一轮 AI 浪潮之后,一部分打工人的境遇的确开始悄悄发生转变了。
在四川一所高校就读新闻学专业的大四学生任莹最近在线上应聘了一份名为 AI 内容文案师的工作,通过第一轮基础面试之后,甲方给任莹发来了一份岗位工作内容明细,任莹打开一看便傻眼了,这分明是在招一整个团队。
" UP 主"显眼宝的段子
任莹收到的工作内容主要包含五项,每一项的具体要求看起来都像是独立岗位的水平。
首先要做的是 AI 内容策划和选题制定,因为甲方所在的是珠宝行业,存在客观的获客需求,所以要求任莹基于 AI 工具,策划符合营销需求的图文内容和短视频选题;
光有策划当然不够,要求任莹的第二项工作就是文案优化和图文创作。甲方领导也深知 AI 生成的文案没办法直接使用,所以要求任莹对 AI 文案进行优化,核心目的是要能够促成商家咨询。
"很难评,光靠 AI 内容和一个刚出社会的大学生就想拿到订单,是不是把 AI 想得太强了。"任莹表示。
做完文案,还要做视频。任莹的第三项工作是 AI 生成视频内容策划与生成,使用 Al 工具创作短视频内容,包括 Al 口播视频、AI 图生视频、动画式内容等。还要优化 Al 生成视频的文案、配音、字幕、剪辑方案,确保内容质量高、适合商家传播。
有了文案和视频之后,还要接着完成社群运营,而且要根据私域社群的玩法,定期输出 AI 生成的营销文案和视频,打造标准化的 AI 生成内容服务。
最后,甲方还要求任莹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AI 生成内容的点击率、互动率、留资转化率的最终责任人,不是 AI,而是任莹。
"看到岗位内容的第一眼,人麻了,这至少应该是文案、视频、运营三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吧,怎么有了 AI 工具的辅助,就能全部由一个人完成了?"任莹对甲方的招聘要求不仅不理解,还认为这样生产出的内容质量肯定会大打折扣。
但甲方却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对方告诉任莹,该岗位此前已有人任职了半年时间,现在是因个人原因才空缺出来,这意味着无论是从人才招聘角度还是从企业运营角度来说,这样的工作内容设置的可行性都已经得到了实践。
这场面试最后由任莹的主动拒绝结束,不仅由于她对工作内容的接受无能,还因为甲方仅能给应届毕业生开出的 5000 元 / 月的工资。
网友吐槽 AI 工具
事实上,这场被 AI 支配的恐惧并非由任莹这样的应届毕业生独享,相反,AI 一出,"牛马"皆苦。
网友"芙芙"在小红书上说道:"你以为的 AI 普及是打工人使唤 AI,但实际上的 AI 普及是资本家更离谱地使唤打工人。自从有了 AI 工具之后,工作量增大了好几倍,因为领导认为以前需要两周才能完成的动画,现在借助 AI 只需要三天就能完成。"
然而仅用三天完成的 AI 动画是肯定比不过人工制作的,因此最终结果就变成工作量倍增,陷入与 AI 的博弈。
"很多自媒体对现阶段的 AI 工具过度吹捧,展示各式各样颠覆传统的 AI 作品,但实际上这些所谓便捷高效的作品背后是大量抽卡的结果,并不是想要任何东西,AI 工具都能直接生成出来。"就职于一家初创企业的赵鑫对锌刻度谈道,"自媒体为了博眼球、追求流量而夸大其词,但架不住真有小老板产生了认知偏差,导致干活的人越来越累。"
对于当代打工人来说,如今最怕的恐怕不是被 AI 替代,而是被 AI 卷到。毕竟以前招聘讲究术业有专攻,但有了 AI 工具之后,有的甲方就变得既要、又要、还要了。
年薪百万是少数人的狂欢
尽管有甲方在迎接 AI 浪潮的时候,走得有些极端。但我们无法否认的一点是,AI 的确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传统的工作模式,因 AI 而诞生的更多岗位也在迅速冒头,例如当 DeepSeek 一夜爆火之后,有人借其卖课、算命、写小说,赚得盆满钵满,也有大厂展开 AI 人才争夺战,开出年薪千万的诱人条件。
去年 12 月 30 日,DeepSeek 爆火前夕,被称为" 95 后 AI 天才少女"的罗福莉被传被雷军以千万元年薪招募,担任小米 AI 实验室的大模型团队负责人。尽管最后这道传言未能成真,但大厂之间围绕 AI 顶级工程师的围猎战的确在暗地里涌动。
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2025AI 技术人才供需洞察报告》显示,AI 技术岗位中,年薪 50 万元以上的职位占比最高,达 30.97%。
艾媒咨询 CEO 张毅曾对媒体表示:"作为未来十年主要的技术创新方向,AI 会是未来科技互联网大厂还能否延续辉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赛道,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 AI 人才的布局是完成产品创新、赢得市场的一个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大厂自己也在培育 AI 人才,但大部分大厂都是过去互联网的思维及互联网的产品和模式,要放弃原有的思维,恐怕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要向外去挖人才,这也可以理解。"
不过,这仍然只是属于少数派的狂欢。
在当下,当人们谈及 AI,许多打工人内心往往涌起一股不安,似乎 AI 已然成为悬在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尽管从现阶段冷静剖析,AI 却不应该被视作打工人的噩梦。如同当年汽车被发明出来之后,人力车夫失业,但同时也因为汽车工业的崛起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带动就业,更大的就业空间被释放出来了。
不过目前藏在打工人身上对于 AI 的焦虑也是客观存在的,站上金字塔顶端的 AI 人才成了企业争抢的香饽饽,而普通人却要时刻担忧会不会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被淘汰,他们看着身边不断涌现的自动化设备、智能化软件,心中的不安与日俱增。
图源:拓端
这种焦虑情绪,如同肥沃的土壤,滋养了相关教育行业。从 9.9 元的入门课到上万元的特训营、私董会不断收割着一批又一批的打工人。但这些空洞的理论说教,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我们无法否认新的技术潮流一定会对传统岗位造成冲击,但也要承认更多更高质量的岗位会被创造出来。复旦大学教授、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丁光宏认为,关键在于看到新空间、挖掘新空间、适应新空间。从高校育人层面而言,应与时俱进,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改革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从个人角度来说,要加强终身学习能力,不满足于单一专业知识教育,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必须认识到,当前知识的增长不再是线性累积,而是呈指数级的爆炸式发展,想靠大学所学包打天下,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行不通的。
放眼整个就业市场,要让大多数人成为企业高薪聘请的精英人才的确不现实,但合理运用 AI 工具,提高基础工资的效率,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工作内容添上"人味"则是缓解焦虑、把握平衡的共存模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